烈日下,他们弓着腰,肩扛着沉重的货物,汗水顺着黝黑的皮肤滑落。这些装卸工人雕塑好比是城市运转的无声齿轮,他们的身影在城市的角落里默默伫立,却鲜少有人驻足凝视。黄昏的光线给玻璃钢表面镀上流动的铜色时,码头管理员老周照例来擦拭这些玻璃钢码头搬运工雕像。他总在搬运工小吴的雕像前多停留片刻,用软布轻轻抚过对方后颈那块仿真的伤疤。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正是这个位置被断裂的缆绳抽出血痕,而此刻夕阳正把雕塑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浸在海水里,随着波浪轻轻摇晃。
有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突然挣脱母亲的手,踮起脚尖去摸工人雕塑起茧的指关节。"妈妈,他们的手是暖的!"孩子惊奇的叫声让围观游客都笑起来,却没人注意到最角落那个蹲着的雕塑——他的眼角位置有道反光的痕迹,像极了汗水流过晒伤皮肤时留下的盐渍。这些玻璃钢码头搬运工雕像是历史的见证,正是他们的付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那努力向前拼搏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雕塑家用青铜凝固了他们的姿态——肌肉紧绷的臂膀,深陷的皱纹,还有那长满老茧的的双手。这尊装卸工人雕塑不仅是对劳动的礼赞,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繁华背后的真实。烈日下,这座装卸工人雕塑依然保持着永恒的劳作姿态。他们弯曲的脊背上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被海风侵蚀的衣褶里藏着细小的盐粒结晶。最前排的老赵双手正悬在半空,仿佛下一秒就要接住那箱并不存在的货物,他左脚鞋尖已经磨出了发白的裂痕。
有人匆匆走过,看了一眼,就被这装卸工人雕塑形象所折服,想到在那艰苦的岁月他们都能一直向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呢?;也有老人停下脚步,陷入了深深沉思。或许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辈,也曾这样挥洒汗水;或许他们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便利,正是由无数这样的肩膀托起。这些装卸工人雕塑的工装裤褶皱里还凝固着海盐的结晶。他弯腰的弧度像一张拉满的弓,双臂肌肉的纹路在氧化铁颜料下微微发亮,指节因长期握缆而变形凸起,却仍保持着托举集装箱的精准角度。潮气侵蚀让树脂表面生出细密的龟裂纹,反倒给人物添了几分青铜器般的沧桑质感。